導讀: 回顧歷史,伴隨經濟發展和貿易地位提升,日本于20世紀50年代起屢屢遭受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兩國貿易沖突持續近四十年。
4月3日,美國公布對華征稅產品建議清單,涉及中國約500億美元出口產品,建議稅率為25%。對此,中國立即對等回擊,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仡櫄v史,伴隨經濟發展和貿易地位提升,日本于20世紀50年代起屢屢遭受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兩國貿易沖突持續近四十年?;仡櫲彰蕾Q易摩擦歷史軌跡,或對尋找中美貿易摩擦應對方案起到借鑒作用。
日美貿易摩擦歷史演變
日本于20世紀50年代初確立貿易立國戰略,以出口導向型模式促進經濟發展。伴隨生產力提高,日美貿易摩擦以1955年“1美元女士襯衫”事件拉開序幕。1965年美日間貿易首次出現逆差,1971年美國貿易收支由盈余轉為赤字,日美貿易摩擦隨之加劇。20世紀60年代日本的纖維制品、鋼鐵,70年代的彩電,80年代的汽車等都成為貿易摩擦火種。迫于美國壓力,日本政府相繼對上述產品實行自愿出口限制。
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令人矚目。而此時為克服“滯脹”,里根政府通過大規模減稅、增加國防支出等經濟刺激政策,使美國陷入財政、貿易雙赤字困境。由于日本通過扶持高技術產業發展,在電子、半導體、通信器材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領域與美國形成競爭,美國對日貿易制裁全面升級,多管齊下。
美國首先將貿易失衡與匯率安排掛鉤。1984年美國主導推動日本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國際化,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日元迅速升值。此舉雖然減少了美國對日貿易逆差數量,但日本在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總額中所占比重居高不下。
匯率調整未能奏效,美國又將視線移向日本市場準入。1985年達成“市場導向型個別領域協議”,要求日本放松對電器通信、林業產品、醫藥醫療器械及電子計算機等領域市場準入標準,擴大日本對上述美國優勢產品進口。
與此同時,日本在美國施壓下開始經濟結構調整,擴大內需。1986年和1987年,日本先后發表兩份“前川報告”,指出日本經常收支順差根源在于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經濟增長方式應轉為內需主導。以“前川報告”為契機,日本開始重視擴大內需政策,加快市場開放、放松管制等制度改革。
為迫使日本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1988年美國通過“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祭出“超級301”條款,使日本所有出口商品都處于美國貿易制裁風險之中。1989年美國認定日本在大型計算機、衛星和林業產品方面封閉市場,動用“超級301”條款進行調查。
在美國強力外壓下,日本最終就上述產品達成市場協議。但由于美國產品進入日本市場效果并不理想,對日貿易逆差未見改觀,布什總統對日本開放市場的要求進一步升級??肆诸D政府執政后,對日本實行了更為嚴苛的“結果導向型”貿易政策。日美關系一度陷入緊張。
20世紀90年代后期,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后陷入長期低迷,加之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日美貿易摩擦逐漸平息。但美國并未因此停止對外貿易爭端,伴隨中國經濟崛起,中美貿易摩擦成為美國對外經濟關系重點。
從日美貿易沖突看中美貿易摩擦
觀察日美貿易摩擦進程,可以看出美國窮盡各種手段,以平衡貿易收支為名,打壓在全球經濟中不斷崛起并占據重要地位的貿易對手。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與日美相比,當今中美之間的大國競爭性格局更加突出,美國對華挑起貿易爭端已成必然,而且從長期看,中美貿易摩擦或成常態。從日本的前車之鑒,我們可以思考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中國方案。
第一,妥協退讓并不能阻止貿易摩擦升級。在日美貿易爭端中,美國一直咄咄逼人,主動進攻,日本多以妥協、服從或拖延來回應,但貿易摩擦愈演愈烈。日本被動應對過程中,出現宏觀經濟政策失誤帶來經濟長期低迷的慘痛教訓。美國此次挑起貿易爭端,借口是中國市場開放程度不足。但事實上中國經濟發展正是在四十年改革開放基礎上實現的。中國按照新時代發展戰略安排,發揮戰略定力,完全有能力自主把握自身發展和改革開放的節奏和步伐。
第二,多邊爭端解決機制框架更利于處理貿易摩擦。WTO成立前,日美貿易摩擦解決路徑基本由美國單方面提出對日制裁,結果多以日本妥協而告終。WTO框架下,以1995年日美膠片爭端案的勝利為開端,日本重視運用多邊爭端解決機制來應對日美貿易沖突。我國作為WTO組織成員,應積極運用WTO規則,借鑒日本經驗,培育構建產官學協調機制,提高解決貿易爭端能力,維護自身合法利益。
第三,對外直接投資和現地化生產有助于緩解貿易摩擦。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增加對歐美發達國家投資,繞過其對日本高附加值產品實行進口配額、反傾銷等貿易壁壘。20世紀80年代,日美貿易摩擦激化,日本對外投資大規模轉向美國。以汽車為例,一方面實行自愿出口限制,另一方面各大廠商相繼在美建廠,進行現地化生產,改善了兩國緊張的經貿關系。與日本相比,“一帶一路”建設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創新合作平臺。企業可在夯實國內產業基礎上,建立海外生產基地,實現傳統產業國際化轉移和新興產業的國際化發展。
第四,出口市場多元化有利于減少對美依賴。為應對美國貿易保護措施,日本主要將其成熟的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東南亞、東亞等發展中國家轉移,東亞地區成為日本產品出口生產基地,減少對美國市場的嚴重依賴,避免出口市場過度集中引起的經貿摩擦。
第五,擴大內需有效抑制貿易摩擦?!扒按▓蟾妗惫己螅毡菊e極落實擴大內需政策并取得明顯成效,有效緩解了貿易摩擦壓力。擴大內需政策也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促進企業自主研發,提升了產品競爭力,有助于抑制嚴峻的貿易摩擦形勢。
第六,匯率調整無益于解決貿易摩擦。從日本教訓可以看出,日元被迫升值,不僅無法解決貿易逆差,反而加大宏觀經濟政策調整難度。此次美國并未將匯率作為武器,但長期看,開放經濟條件下匯率仍是解決貿易摩擦的一個選項。從根本上看,美國對外貿易逆差是美元特權的表現,更反映出美國國內高消費、低儲蓄的經濟模式。近年來,中國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做出巨大努力,要徹底改變美國貿易收支巨大逆差問題,還需美國負起大國責任,做出調整供需失衡的相應努力。( 作者:劉 瑞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