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商務部積極推進流通現代化,建設統一大市場,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大力推進外貿發展“五個優化”和“三項建設”,切實為廣大外貿企業減負助力,全力支持企業創新發展。中國國內貿易流通和對外貿易發展成就凸顯。
十八大以來,商務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狠抓各項政策落實,在推動國內貿易流通和對外貿易發展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
在國內貿易流通方面,商務部積極推進流通現代化,建設統一大市場,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對外貿易方面,商務部大力推進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商品結構、經營主體和貿易方式“五個優化”,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平臺、國際營銷網絡“三項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切實為廣大外貿企業減負助力,全力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在商務部9月28日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在國內貿易流通方面將繼續擴大有效供給,補短板、降成本,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在對外貿易方面,將在鞏固傳統優勢的同時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積極擴大進口,努力辦好2018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一步改善貿易結構,妥善應對各種貿易摩擦,力爭早日實現中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歷史性轉變。
國內貿易流通貢獻顯著
在過去5年里,全球經濟發展始終難以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在國際市場復蘇乏力、外需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內貿的重要性得到進一步凸顯。2016年,中國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2年的21.4萬億元增至33.2萬億元,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51.8%提高到64.6%,連續三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
中國政府向來高度重視國內市場建設及流通體制改革。201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形成促進內貿流通改革創新發展政策框架體系。
為落實中央政策,商務部在上海等9個城市開展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的綜合試點,在北京等10個城市開展商務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試點;推進汽車流通體制改革,打破了實行10多年的汽車品牌授權銷售單一模式;進一步健全了肉類、食糖等重要商品的儲備制度,建立了由1.4萬多個投放網點組成的應急投放網絡,使中國的應急保供能力顯著增強。
此外,為進一步改善消費供給,商務部會同12個部門組織開展加快內貿流通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消費專項行動,引導企業增加中高端商品和優質服務的供給,加大支持實體商業發展力度,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
值得關注的是,商務部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促進了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數據顯示,中國電商規模從2012年的8.1萬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26.1萬億元,網絡零售額從1.3萬億元猛增到5.2萬億元,中國躍升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大國。
外貿發展惠及世界
今年,中國已連續8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地位,出口國際市場的份額從2011年的10.4%升至2016年的13.2%,外貿發展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在外貿體量不斷提升的同時,中國的進出口結構也在持續優化。2016年,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市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中國外貿出口的比重分別達45.6%和27.7%,比2011年分別提高3.1個百分點和3.8個百分點。同時,國內區域布局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區出口比重有所提升;貿易方式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快速發展。
如今,中國外貿發展動能正在加速轉換。民營企業已成為外貿發展的重要力量;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營銷渠道以及高技術、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產品出口增速高于傳統商品;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興業態快速增長,成為新的增長點。
與此同時,中國堅持進口與出口并重。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市場之一,進口貿易規模約占全球份額的1/10,尤其是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進口額增加了5815億美元,占全球增量的近20%,成為全球貿易復蘇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