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美國當地時間4月3日下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其網站上發布了根據所謂301調查,建議加征關稅的自中國進口產品清單,該清單價值約500億美元,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等行業。
美國當地時間4月3日下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其網站上發布了根據所謂301調查,建議加征關稅的自中國進口產品清單,該清單價值約500億美元,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等行業。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第一時間發表談話,表示中方堅決反對,并將于近日依法對美產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規模的對等措施。
顯然,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原則是挑起此次中美貿易摩擦的源頭,其不僅有礙全球自由貿易的趨勢性發展,也不利于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基礎框架的全球貿易治理體系的改革與進步,甚至可能引發全球范圍的“對抗性”貿易保護主義的孳生與抬頭。
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同時也是全球貿易的主要參與者,中國在對美貿易摩擦上的積極表態不僅是中國維護自身利益的政策反應,也是中國維護全球自由貿易發展,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向更為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姿態展現。中國希望能以此促使特朗普政府“懸崖勒馬”,重新考量并評估中美貿易及雙邊經濟關系對彼此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避免貿易問題情緒化、敏感化、政治化??傊?,中美雙方不可能通過貿易摩擦的方式,“一蹴而就”地解決包括貿易赤字在內的雙邊貿易中存有的所有問題。從另一層面而言,中美間經濟合作的空間仍然很大,談判協商仍是解決彼此矛盾的最為有效的路徑。就此,中美雙方也完全可以將解決貿易問題上的分歧與摩擦,納入合作性的協商框架之內,以求有效、妥善且圓滿地解決既有矛盾。
鑒于此,我們應當理性地看待此次中美貿易摩擦,其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首先,貿易摩擦所關聯的貿易品種及對象只是涉及雙邊貿易的一部分,甚至是極少的一小部分,不可能完全覆蓋所有的貿易品種。就此次中美間的貿易摩擦而言,其所涉及的相關商品貿易額相較于中美間5800億美元,這一龐大的貿易基數而言仍相對有限。盡管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但仍處于可控范圍。而且,中方所采取的反制措施也較為理性,并沒有任何意圖擴大矛盾的信號,折射出中國在處理對美貿易摩擦問題上的理性,及對中美貿易和中美經濟關系戰略性發展的重視與保護。
其次,目前中美雙方均沒有放棄以協商解決貿易摩擦的努力,這有助于遏制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惡化的發展趨勢,避免其由“可控”徹底走向“不可控”。以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為宏觀背景,中美貿易摩擦的對象或許是雙邊層面的,但其產生的實際效果一定是多邊或全球性質的,最終受到損失的是世界貿易及全球消費者。對此,美方應有清醒認識。
再次,不可忽視中國在應對貿易摩擦問題上的自身努力。實際上,各經濟體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是引發貿易摩擦的主要動因。這完全可以用來解釋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戰后的日美貿易摩擦及美德貿易摩擦的產生根源。日本和德國在面對美國強大的政治壓力與經濟壓力的同時,實則采取了較為積極的經濟結構性改革政策,以減少或避免貿易摩擦對其自身經濟發展所造成的傷害。其中,最為經典的案例就是日本的汽車產業。面對美國在對日汽車貿易上的指責與非難,日本政府一方面采取相關應對措施,避免激化與美國的貿易摩擦,為協商談判解決問題營造良好的政治氛圍;另一方面轉化“外部壓力”為“內部動力”,實施相關產業升級政策,以不斷提升國內汽車產業的制造技術及整體競爭力,最終幫助豐田、鈴木、本田等一批日本汽車制造商涌入全球主要汽車品牌行列。
由此聯想到中國經濟。中國經濟自進入“新常態”之后,轉型升級的大門就已經開啟。經過五年多時間的努力,中國經濟的發展水平站到了一個新高度,工業制造水平上升至新臺階,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趨勢已經形成,制造業強國的政策目標也已落實到位。顯然,中國正在努力重塑自身經濟及對外貿易的中長期形態,依托“自我改革”、“自我完善”的進取方式,改變或改善現有的一些貿易結構性問題,其中也包括中美貿易。從這一層面而言,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也是回避貿易摩擦的主動性策略,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中美間發生貿易摩擦之后,人民幣匯率上升的預期顯著增強,對此,應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以炒匯為目的的境外熱錢的涌入,造成宏觀經濟的非正常波動。
(陳友駿,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